活動總覽

  • 09:30-10:05
    為何人類學需要腦神經科學?一個合作的呼籲
    余舜德 人文館國際會議廳

    講者: 余舜德

    職稱: 研究員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人類學對「什麼是文化」的構思常論及大腦,Levi-Strauss 的結構理論就是最好的例子,但當時的學者甚少參考腦神經科學的知識。此篇論文將從 social neuroscience, cognitive neuroscience, neuroanthropology 及 embodiment 的觀點,說明人類學家應如何重新思考文化,以建構更符合當代知識的理論。

  • 10:05-10:40
    神經退化疾病中的蛋白質錯誤摺疊-源起與治療潛力
    陳韻如 人文館國際會議廳

    講者: 陳韻如

    職稱: 研究員兼副主任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種老化疾病,而蛋白質錯誤折疊是其主要病因。本演講將說明神經退化疾病中蛋白質錯誤摺疊的源起與治療潛力,以阿茲海默症與漸凍人症為例,解說在我們研究中闡明的病理機制和提出的相關藥物發展。

  • 11:00-11:35
    大自然的雕刻師 — 從細胞鐵死亡觸發波談起
    陳昇宏 人文館國際會議廳

    講者: 陳昇宏

    職稱: 副研究員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大規模的細胞死亡普遍存在於生物發育過程及人類老化疾病中,然而其背後的機制尚未清楚。我們的研究發現細胞鐵死亡觸發波(ferroptotic trigger waves)是造成大規模細胞死亡的關鍵機制,為胚胎發育及人類老化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典範。

  • 11:35-12:10
    從因果之間看肝炎三部曲
    黃彥棕 人文館國際會議廳

    講者: 黃彥棕

    職稱: 研究員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本研究發展因果中介模型,以分析疾病自然史。探討時序相依事件(如肝硬化、肝癌)如何中介 B 型與 C 型肝炎患者的死亡風險(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→死亡)。結果顯示 B 型與 C 型肝炎的致死機制不同。

  • 🍽 中午用餐 (自理)
  • 13:30-14:00
    AI 與數位人文:台灣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資料庫」的創新與願景 民族所
    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講者:黃淑莉(民族所副研究員)

  • 13:30-15:30
    跨界與流動研究:東南亞宗教的視域、冷戰與移動、亞際與海洋史 人社中心
    人社中心第一、第二會議室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

  • 13:30-17:00
    邁向分子與材料科技的新時代-量子科技 原分所、物理所、化學所、應科中心
    人文館國際會議廳

    語言: 中文、英文

    說明: Session A (13:30-15:00)
    - 呂宥蓉 (RCAS)/ Single-Photon-Level Detection Using Gap-Plasmon-Enhanced NbN Superconducting Photodetectors
    - 陳應誠 (IAMS)/ Quantum Memory and Quantum Processor based on Neutral Atoms
    - 徐晨軒 (IoP)/ Superconductivity meets helical systems: hidden roles of interactions and vibrations in topological behavior
    Session B (15:30-16:30)
    - 柯忠廷 (IoP)/ Cool Qubit, Advancing Superconducting Qubit in Quality and Quantity
    - 林時彥(RCAS)/ Wafer-scale 2D Material Homo-, Hetero- and Stacked- Structures for Device Applications
    Forum (16:30-17:00)
    Host by 陳應誠 (IAMS)

  • 13:30-17:00
    Immune and metabolic control of human diseases 基因體中心、生醫所、分生所、生化所、細生所
    人文館第二會議室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主持:陳緯 (GRC)
    演講者:徐志文 (IBMS):Lysosome dysfunction in gut-to-liver metabolic disorders
    翁瑞霞 (IBC):Harnessing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to Balance Inflammation and Control Food Intake
    賴時磊 (IBMS):Secrets of heart regeneration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analyses in zebrafish and medaka
    李宜靜 (ICOB):Regul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Homeostasis
    王維樂 (IMB):Unveiling Novel Mechanisms of Immune Regulation in Gut Inflammation
    王志豪 (GRC, new faculty):Thermogenic Adipocytes in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Inflammation Resolution

  • 13:30-17:10
    多元實驗觀點下的宿主-微生物交互作用 植微所、基因體中心、生化所、多樣中心、生醫所、分生所、農生中心
    人文館第一會議室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本場次將從分子、基因體與演化層面切入,探討宿主與病毒、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間的互動,深入解析免疫防禦與共生關係的機制。藉由凝聚中研院生命科學領域中細胞生物學、免疫學與生態學專家的研究成果,彌合不同模式生物研究間的隔閡,並激發創新思維與跨領域合作契機。

    講者名單:
    林國儀 (基因體中心)
    馬麗珊 (植微所)
    王宜萱 (生醫所)
    葉信宏 (農生中心)
    林俊宏 (生化所)
    駱乙君 (生多中心)
    鄭揚 (生醫所)
    陳可萱 (生多中心)
    張雯 (分生所)
    吳志航 (植微所)

  • 13:30-17:30
    年輕地球科學家論壇 (1) 地球所
    地球所二樓演講廳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為促進學術交流與人才延攬,邀請海內外富有潛力的新生代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與深度座談,期能深化本所的學術交流網絡、拓展合作契機,並發掘未來共同奮鬥的研究夥伴。

  • 14:00-15:30
    資料標註的現在與未來:從人工標註到大型語言模型協作標註 統計所
    統計所B1演講廳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演講人: 顏佐榕

  • 14:00-16:00
    Beyond 1.5°C:氣候變遷調適專家論壇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
    環境變遷研究大樓一樓演講廳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本論壇聚焦於「調適」作為因應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行動面向。淨零固然為長期努力目標,然而根據IPCC與多方研究顯示,唯有調適行動與減緩策略並進,方能有效降低風險、強化社會與生態系統的韌性。

    14:00 論壇引言:許晃雄特聘研究員(環境變遷研究中心)-"氣候變遷下調適行動的重要性與急迫性"
    14:20 專家觀點:與談人--彭啓明部長 (行政院環境部)、洪申翰部長(行政院勞動部)、賴建信常務次長 (行政院經濟部)、林敏聰教授(台灣大學物理系、前國科會副主委)、李玲玲教授(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)
    15:10 圓桌論壇

  • 14:00-16:30
    知識建構、展示與傳播 史語所、近史所、臺史所、民族所
    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主持人:李貞德(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)
    講者:
    1. 徐兆安 (近史所),「溫柔的淘汰?明清科舉與現代考試如何製造讓人接受的結果?」
    2. 張谷銘 (史語所),「博士論文(dissertation)的歷史」
    3. 戴麗娟 (史語所),「非文字途徑的認知、感知與知識形塑:以民國時期興起的考古學為例」
    4. 鄭瑋寧 (民族所),「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:比較南島觀點」
    5. 陳正國 (史語所),「什麼是思想史」

  • 14:00-16:30
    Recent advance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數學所
    數學所演講廳(台大天數館6樓)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講者: 尤釋賢特聘研究員、韓善瑜(Adeel Khan)助研究員

  • 14:00-17:30
    The next frontier of cancer medicine 生醫所、轉譯中心
    生醫所 B1C演講廳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癌症是國人死因之首,約每四個國人就有一位死於癌症。喚醒及改良人體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是當前癌症治療的主流,本會議將呈現新世代創新轉譯癌症免疫細胞、治療性抗體、精準治療及RNA疫苗研發等,優化癌症治療成效。

  • 15:30-17:00
    臺灣的法治與人權 ─ 過去、現在、未來 (2) 法律所
    人文館北棟9樓法律所第1會議室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1. 許家馨研究員,生命權、死刑和人性尊嚴的法律與文化爭辯
    2. 陳玉潔副研究員,臺灣作為國家:國際法與憲法的整合觀點
    3. 王鵬翔研究員,因果論辯:哲學、法律與科學的對話。

  • 15:30-17:00
    比較政治 政治所
    政治所會議室A(人文館北棟5樓)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主持人:王德育(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暨政府系講座教授)
    與談人:
    1. 林宣佑(本所助研究員):
    Leaders’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Chinese Official Finance
    2. 蔡文軒(本所研究員):
    AI科技與習近平的體檢報告
    3. 林政楠(本所副研究員):
    Party Roles, Coalition Conflict, and Perceived Policy Clarity in Multi-party Governments

    本次演講,採實體與線上同步。
    Google Meet link:
    https://meet.google.com/mtx-ugdx-wcc

  • 15:30-17:00
    Historical Legacies and the Sovereignty of Taiwan in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歐美所
    歐美所一樓會議室

    語言: 英文

    說明: 演講者:李語堂(助研究員)

  • 16:00-17:00
    比較亞洲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、東亞社會的初期成年人口的工作與社會流動 人社中心
    人社中心第一、第二會議室

    語言: 中文

    說明: 調查研究專題中心